位置:锂电池产业专题>>行业资讯>>综合>>内容阅读
建言中国储能定价机制 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十三五”思考
近年来国内外储能项目数量逐年上升,成本不断下降。仅我国规划、在建和已投运的储能项目就超过百项。然而目前我国储能项目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储能技术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是缺乏盈利模式。

建言中国储能定价机制 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十三五”思考

电池网资料图

储能是现代能源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智能电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开发及高比例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催生了储能产业的发展。储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可以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及灵活性,被各方认为具有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储能项目数量逐年上升,成本不断下降。仅我国规划、在建和已投运的储能项目就超过百项。然而目前我国储能项目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储能技术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是缺乏盈利模式。我国对储能发展尚未出台体系化的价格标准和财税等支持政策,而且中国正处于电力市场化改革初级阶段,电价形成机制还较为固化,储能技术的增值还迟迟没有看到。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在其成立8周年之际,联手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于2016年12月10日在京成功举办了《储能定价:方法与机制》国际研讨会。会议汇聚了国内外电力市场与储能市场化方面的权威专家,学习交流了世界主要国家储能技术投资的政策、环境以及所形成的商业模式,探讨了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下储能定价政策与形成机制。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名誉理事会副主席周大地、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领域技术总顾问翟永平先生、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先生先后致辞。会议邀请到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国际专家,和来自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国家能源局节能与科技装备司、国家电网、国家气候变化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及其会员企业单位、中国能源网等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与学术界的150余位国内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分上、下午两个议题。上午议题是学习“储能定价的国际经验”,加州储能联盟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nice Lin女士、德国贸易与投资署智能电网与储能事业部高级经理 Heiko Staubitz先生、日本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海外协力会联合主席酒井直树(Naoki Sakai)先生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能源系统学教授 Goran Strbac 博士分别介绍了美、德、日、英各国的储能定价实践与经验。(总结报告另发)。

下午会议的议题是“中国储能定价机制探讨”。会议分为主旨演讲与“储能产业对国家储能定价机制的期待”两大环节。

本报告就下午议题“中国储能定价机制探讨”做一总结。

(一)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十三五”思考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女士回顾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储能技术发展现状以及特点,并提出了对储能产业“十三五”发展的三点思考,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当前主流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四大类,新的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先进大容量电储能技术,特指在电力系统中,容量在千瓦级以上,综合性能比较优越的技术。具体分四类,包括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以及其他类。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蓄、压缩空气、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是这几年发展最快的,也是大家最关注的,主要包括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电磁储能包括超级电容、超导储能等,其他类的包括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此外,很多技术还在不断完善和创新过程当中,称为前沿技术,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在传统技术上做的一些改良或者优化,比如锂硫电池,液化空气储能;另一类是新型的技术体系设计开发,如锂空气电池、铝离子电池等。

(2)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类型主要是五大领域十七种类型,未来呈扩大趋势。五大领域分别是发电、辅助服务、输配电、可再生能源以及用户领域,十七种应用类型分别是辅助动态运行、取代或延缓新建机组、调频、电压支持、调峰、备用容量、无功支持、缓解线路阻塞、延缓输配电网升级、备用电源、可再生能源平滑输出/削峰填谷、爬坡率控制、用户分时电价管理、容量费用管理、电能质量、紧急备用、需求侧管理等。

最近一两年时间,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和推广,储能应用逐步突破了五大领域向外延展。安装在各个领域的储能都可以作为一个存储单元,参与到电力系统的调节中去,例如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电动汽车或者电动汽车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