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锂电池产业专题>>行业资讯>>综合>>内容阅读
动力锂电池拐点:三元材料及钴酸锂价格大幅上升
众多锂电材料企业纷纷加码三元正极材料产能,仅最近三个月就相继有国轩高科、厦门钨业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投资扩产车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产能。

正极材料

电池网资料图

进入2016年至今,中国锂电三元国轩高科新能源车的发展迅猛,全年销量超过50万,同比增长53%,与此同时,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新材料在线查阅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接近100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表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市场销量在80万辆左右。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正极材料产量16.16万吨,同比2015年增长43%。正极材料产值208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超过54%;其中三元材料产量5.43万吨,同比增长49%,三元材料市场规模接近80亿元。

正极材料的产销两旺,尤其是三元材料的旺盛需求让多家正极材料企业不断扩产,且有多家新进入者涉足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

2016年11月,国轩高科公告称,为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拟加快动力电池业务布局。

其中,国轩高科拟使用募集资金5亿元投建年产1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5000吨硅基负极材料的产能。

“公司新一代三元正极材料产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度投产,届时公司将完成高比能量三元正极材料的自给。”国轩高科副总经理马桂富近日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在完善上游产业链的同时,助推三元动力电池的技术升级,届时公司三元电池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升10%达到195-200wh/kg。

2017年1月,厦门钨业公告,公司拟由全资子公司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与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德市合资成立宁德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的车用锂离子三元材料生产线,主要生产销售高镍三元材料。

厦门钨业方面表示,鉴于目前车用锂离子三元材料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公司通过本次投资扩大高镍三元材料产能,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为今后几年的锂电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正极材料多路径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正负极材料是决定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正极材料主要影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性能。由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可高达40%左右,所以其成本也直接决定电池成本的高低。

锂离子电池分为多种技术路线,其中主流的技术路线包括钴酸锂(LCO)、锰酸锂(LMO),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NCM)、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NCA)和磷酸铁锂(LFP)。

常见正极材料及性能比较

常见正极材料及性能比较

资料来源:赛瑞研究

众多锂电材料企业纷纷加码三元正极材料产能,仅最近三个月就相继有国轩高科、厦门钨业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投资扩产车用锂电三元正极材料产能。

目前,市场上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也以三元材料、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为主。在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拥有超长的循环寿命、极好的安全性能、较好的高温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并且磷酸铁锂材料其低温性能和倍率放电已经可以达到钴酸锂的水平,目前是市场上主流的动力电池材料的,但由于能量密度的缺陷,同时其产品一致性和低温性能差,正在逐步被三元材料取代。

“磷酸铁锂在能量密度、容量、压实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磷酸铁锂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很大。”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士祥表示。

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等正极材料的优点,兼具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较长、安全性较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占比在30%左右。

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提升,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作为动力电池主要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需求量增长迅速。瑞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产量分别达到3.24万吨和3.6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31.4%和72.2%。2016年中国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产量分别达到5.3万吨和5.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63.58%和45.21%。

近日,近日,A123、万向一二三更是获得上汽通用价值超过10亿美元新订单——260万套48伏超级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龙头当升科技董秘曲晓力在接待机构投资者时也表示,公司的高镍多元材料从去年开始批量供货以来,市场需求非常好,目前公司高镍多元材料产能已经供不应求。国际客户用高镍材料已经有相当比例了,国内客户已经使用、正在测试或计划用高镍材料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简称“行业规范”),将动力电池企业门槛大幅提高,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从此前的“不低于2亿瓦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