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本月初,新上市的三星note7手机发生了多起爆炸事故,9月2日三星在全球范围内召回了250万台note7手机,并承认事故是由于“电池芯存在缺陷”所致。
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组长何鹏林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池内部短路、过充电、高温使用等是引发手机自燃或爆炸的主要原因。
“厂商为了生产出更轻、更薄、电池续航能力更强的电池,会提高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如此一来可能会降低安全性能”,何鹏林表示,“因此需要在电池性能和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简介:何鹏林,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电子四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简称CESI、赛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研究院赛西实验室安全实验安全室高工、副主任,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组长,工信部电子产品安全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国家强制标准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要求》的第一起草人。
专家访谈手机电池内部短路、过充、过热是爆炸主因
法制晚报:手机什么情况下可能自燃或爆炸?
何鹏林:大多数情况下手机爆炸一般就是电池爆炸。现在的智能手机电池多为锂离子电池,引起锂电池爆炸的原因一是内部短路因素,二是外界因素导致。内部因素多是指内部短路。
从此前的一些手机爆炸事件来看,手机自燃或爆炸,由内部短路引发的情况较多。这类电池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在设计或者生产过程中存在瑕疵缺陷,导致电池在不充电、不放电的情况下发生自燃或者爆炸。这类风险,消费者难以识别和避免。
手机电池自燃、爆炸的外因主要是手机指电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安全隐患,比如手机电池处于在较高温度高温、湿度下使用、遭受过充电,再比如遇到特殊情况如针刺受到挤压和撞击等,都可能导致电池瞬间放电引发自燃或爆炸。
但总的来说,内因、外因都可能会引发电池是引发手机电池自燃或爆炸的主要原因,有时候甚至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味提升续航能力可能会影响安全性能
法制晚报:为什么大牌手机也会爆炸?
何鹏林:手机厂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不断生产更轻、更薄、电池续航能力更强的产品,可能会盲目追求超大容量、超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这样就会加大电池的潜在风险,更易引发安全问题隐患。
锂离子电池主要是由正负极和电解液组成,正负极之间使用隔膜进行隔离,手机电池充放电的过程,就是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穿过隔膜来回移动的过程。要满足以上需求,就需要在单位有限空间里塞进更大容量的电池。
专家释疑手机长时间充电是否会自燃或爆炸?
何鹏林:一般不会,使用合格的手机和电池,它的内部都会设计有保护电路,防止出现过电压、过电流等故障条件对电池造成损伤。电池充满时,保护系统会自动断电保护,因此长时间充电不会提高自燃或者爆炸的概率。
但如果没有手机电池保护电路或设计本身有缺陷,或者保护电路失效没有很好的保护电路,或者手机因为外力冲击受损,那就有可能发生自燃或爆炸的风险。
我建议消费者条件允许时充满电后尽快拔下插头,因为不管设计多完善的保护电路都存在失效的可能性。
边充电边长时间打电话玩游戏安全吗?
何鹏林:使用合格的产品,一般在长期在充电状态下不会影响正常使用。目前大部分使用不可拆卸电池的智能手机,原厂正规电池都有保护电路,保证在过度充放电和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池的电路。
使用其他兼容充电器充电是否安全?
何鹏林:安全。当然一定要用合格的、有3C认证标志的充电器,而且最好选择电流匹配的充电器。
手机充电器插头输出电压目前基本都是5V,属于稳压电源。不建议使用过大电流的充电器为手机充电。手机一般带有保护电路,接入过高大电流时,会自动保护限流。但如果出现意外保护电路失效,就有可能会让电池过流充电、过热等导致自燃或者爆炸。为了保证电池的寿命和安全,不建议用超过2A原装充电器标称电流的充电器对手机进行充电。此外,山寨劣质充电器保护性装置较差,如果发生电流击穿,手机充电器会将输出220V电源危险电压输出到手机上,可能导致手机用户触电。
消费者如何选择安全的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