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扩产背后的产能过剩隐患也值得注意。
2017年3月,锂电隔膜企业鸿图隔膜发布了招股书。从招股书中得知,鸿图隔膜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已进入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商系统。为了解决高端隔膜供不应求的问题,鸿图隔膜要在现有2000万平米/年的规模基础上建设9000万平方米/年锂离子电池隔膜二期工程。
不过翻翻最近的新闻,我们发现有扩产动作的锂电隔膜企业不在少数。近3个月内就有10家企业表示将会投资扩产锂电隔膜项目,包括星源材质、惠强新材、中材科技、沧州明珠、金力新能源、金力股份、北大先行、扭米科技、金力股份,扩产规模均在千万平方米以上。
巨大的利润空间
隔膜的主要作用是隔离电池正负极,防止正负极活性物质相互接触产生短路;同时在电化学反应时,保持必要的电解液,形成离子移动的通道。电池隔膜一般是用PE(聚乙烯),PP(聚丙烯)来制备。
所谓无利不起早,隔膜虽然只是一层多孔塑料薄膜,但是它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可达70%,占锂电池成本的20%-30%。
根据2016年营收财报,以锂电隔膜为主要业务的鸿图隔膜、金力股份、扭米科技、星源材质、沧州明珠的营收分别为4936.38万元、1132.83万元、8774.3万元、25374.78万元和23918.23万元,同比增长118%、134.6%、40.71%、45.07%和233.56%。而毛利率分别为49.64%、30.18%、36%、48.65%和69.45%。
新能源汽车催生需求
除了企业竞相追逐的高毛利,锂电隔膜需求大增显然也离不开背后新能源汽车的助推。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其中纯电动41.7万辆,约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80%。2017年我国将生产新能源汽车80万辆左右,依然按80%的比例算,纯电动大概有64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