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6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
所谓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
此次公布的示范项目一共有55个,国家能源局要求首批示范项目原则上应于2017年8月底前开工,并于2018年底前建成。
对此,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此次申请能源互联网的项目共有300多个,获批55个,都是一半国企和民企,这体现了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的开放性。
高峰介绍,申请项目的投资额大约3000亿元,获批项目的投资额近800亿元,这充分体现了能源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预测,“十三五”期间,能源互联网行业发展预计将维持18.5%的增长率,将成为改革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之一。
电动汽车相关项目受关注
首批公布的示范项目种类繁多。
具体来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12个,园区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12个,其它及跨地区多能协同示范项目5个,基于电动汽车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6个,基于灵活性资源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2个,基于绿色能源灵活交易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3个,基于行业融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4个,能源大数据与第三方服务示范项目8个,智能化能源基础设施示范项目3个。
其中,引人关注的是基于电动汽车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例如,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及运营模式创新(常州地区)项目。
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董事长邵丹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道:“我们基于P2G和B2G紧急互动的电网频率稳定协调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网功率快速平衡,减小直流故障对电网的冲击,在辅助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可以提高远距离消纳新能源的能力。”
邵丹薇说,星星充电智能运营平台中的能源传输系统、能源交易系统、能源控制系统等领域都实现了能源互联功能和产业互联能力。例如,能源控制系统中对充电设备普遍的待机电损问题和配电成本问题,都通过智能化方案实现了50%的成本降低,几年内将为国家节约百亿以上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