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由2014 年的3.7Gwh 攀升至15.7Gwh,同比爆发式增长324.3%;相较于2011 年仅0.35Gwh 的出货量,年复合增速高达157%。受今年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带来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的影响,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速也有所放缓,1-6月份出货量为6.67Gwh,同比增长145.2%,走势仍然十分强劲。
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为代表的锂离子系动力电池成为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赢家。从动力电池材料分类看,2015 年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约10.86Gwh,占比约69.1%,三元材料出货量为4.26Gwh,占比约27.1%;今年上半年则依旧延续去年分布,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达4.9Gwh,占比约73.5%,三元材料出货量为1.53Gwh,占比约22.9%。而其他包括锰酸锂、钛酸锂、镍氢等其他材料电池出货量占比均不足4%。
2011-2016H我国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情况
2015-2016H我国动力电池出货类型分布情况
锂离子动力电池综合性能相对优异,未来仍有望继续畅享动力电池高成长红利。电动汽车发展至今,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已成为制约其产业化的最大瓶颈。锂离子电池性能在各方面优势明显,正处于行业快速成长期。
新能源电动汽车成本构成
目前已形成(过)产业化的主流动力电池类型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与其他电池相比,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相对优异的综合性能表现而获得电动汽车的青睐,同时也得益于锂离子电池价格的快速下滑,加速了其近年在市场上攻城略地,也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一。
不同类型动力电池 的价格变化趋势
除锂离子电池外,未来动力电池方面的其他几种技术路线主要有: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和铝空气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均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超级电容不适用于主动力源,氢燃料电池成本高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尚未大规模产业化,铝空气电池则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我们认为,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向上发展态势,其中锂离子电池以其相对优异的综合性能表现和已具备相对成熟的技术条件将继续脱颖而出,未来仍有望持续畅享行业高成长红利。
我国已跃居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市场规模处于快速上行通道。据中汽协统计,2015 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3.1 万辆,同比大增3.4 倍,一举超越同期美国11.53 万辆的销量规模而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从2014 年的21.1%骤升至60.3%。从国内市场销量情况来看,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特点,2011-2015 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50%。
2011-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2011-2015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及全球份额占比
受监管层严查“骗补”影响,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不改快速上攻趋势。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在以政策驱动为主的阶段,高额补贴带动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出“骗补”的行业发展乱象,受今年1月底以来四部委联合启动“骗补”调查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也较之前减缓不少。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8.9万辆,同比增长100.6%,相较于去年超过3倍的增速,今年增速虽有放缓,却仍不改快速上行趋势(注:若刨除公布的7.64万辆“骗补”车辆的水分,2015年实际销量和同比增速应分别为25.46万辆和240.8%)。与此同时,“骗补”调查的尘埃落定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回归健康长远发展的正轨。
从不同车型的销量情况来看,乘用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贡献主力,客车次之,专用车目前销量占比最小。今年1~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1万辆,占比约73%;新能源客车销售5.9万辆,占比约20%;新能源专用车则仅占7%,销售约2万辆。
从各类型汽车的渗透率角度看,新能源客车渗透率远远高于乘用车和专用车。经统计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约1.3%,较前两年持续提升1.1个百分点;新能源客车单月市场渗透率从2015年初的4.3%迅速上升至年底的50%,全年渗透率约19.0%,今年以来由于骗补调查以及2015年年底产量的提前透支,今年1~9月的整体渗透率回落至15.5%;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专用车的渗透率也有一定的回落,整体渗透率在0.9%左右,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以物流车为主的专用车的补贴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导致存在大半年的新能源物流车空窗期。
2016年前三季度分车型新能源汽车销量
2014-2016Q3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市场渗透率
2014-2016Q3 我国新能源客车销量及市场渗透率
2014-2016Q3 我国新能源专用车销量及市场渗透率
我们认为,我国客车每年产销量在55~60 万辆之间,是三种车型中基数最小的,且受益于国家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期导入阶段率先从公共交通系统推行,新能源客车的普及最早、渗透率最高,据统计新能源公交车渗透率预计已达40%,天花板效应渐显,后继将增长乏力。相比之下,乘用车的产销量基数最大,2015 年销量已突破2110 万辆,而目前渗透率仅1%左右,后续增长空间巨大,将成未来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专用车的年销量在300 万辆左右,目前渗透率低、空间广阔,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纯电动物流车订单数已超10 万辆,一旦新能源物流车的补贴政策出台,无疑将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有望超过470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高达41.6%。9 月上旬骗补调查结束后中汽协对2016 全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下调至40 万辆,结合1~9 月新能源汽车28.9 万辆的实际销售情况及年底补贴政策落地将带来一定的反弹放量预期,我们经测算认为2016 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3.5 万辆。参照中汽协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6)》的预测,到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将达145 万辆,我们测算出未来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增需求约471.3 万辆,到2020 年底保有量有望达到517.7 万辆(均已刨除2015 年骗补问题车辆)。
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测
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预测
从车型分布情况看,我们预测未来5年纯电动乘用车和纯电动专用车将引领行业增速,五年复合增速有望分别达到47.8%、47.2%,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5年复合增速预计达40.7%,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新能源客车的增速将逐步放缓,其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未来5年复合增速将分别为28.7%和23.2%。
2016-2020 年分车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测算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