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月亮圆,这是瞎扯淡,天底下都是一个月亮。但欧洲的天更蓝,这个是真的,原因是欧洲各国政府对环境的严苛保护,其中就包括对碳排放的严格控制。
2009年以来,欧盟新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开始实施强制性CO?排放标准——平均来讲,到2014年欧盟新乘用车CO2排放不得超过130g/km,2021年不得超过95g/km。
而非欧盟国家挪威则提出了更具雄心的标准——到2020年新乘用车的平均CO?不得超过85g/km。顺便说一句,挪威给自己制定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节点为2025年。
在大力推广新能源之前,欧洲一直主柴油车。究其原因,是欧洲对于碳排放有严格的控制,同等排量下,柴油相对汽油不仅油耗更低,碳排放也更少。
以宝马为例,535i和535d同样搭载3.0T L6发动机,一个是汽油版,一个是柴油版。柴油版的535d二氧化碳排放等级为A,而汽油版的535i排放等级只能为C。动力方面,柴油车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还均胜出。另外,柴油车油耗还更低,所以,欧洲人几乎没理由不喜欢柴油车。
另外,缸内直喷、涡轮增压这些新技术都是欧洲的主机厂主推,其实部分原因并非是厂商自愿的更新,而是迫于国家政策层面对碳排放的控制,企业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将碳排放/油耗降下来。甚至连双离合变速箱的推广,也有部分是这个原因。
转头拥抱电动车100多年前,在燃油车还未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时候,电动车的保有量一度超过燃油车。100多年后,电动车再度崛起,柴油车成为欧洲人清洁能源的过渡方案,大家开始投入电动车的怀抱。
一部分原因柴油车在碳排放上虽然有优势,但氮氧化物的排放还更多了。根据欧盟统计数据,约40%的氮氧化物是由交通废气所致,而其中的80%都来自于柴油车。这也是大众排放门事件爆发的根源所在。所谓排放超标,超标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氮氧化物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