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车企多由过去的观望和谨慎投入转向战略性投入。本文将对这一影响行业巨变的态势及其车企对应策略,进行简单梳理。
全球车企各自发力布局新能源
2016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飞跃年,各国政府和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有了飞速的提高。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各自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逐渐加大全球范围的布局与投入。
2017年初,各国主要汽车生产厂商陆续发布了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划销量合计将达到570万~820万辆。
德国:大众集团将在2025年之前上市30款纯电驱动汽车,实现电动汽车年销量200万~300万辆;
奔驰集团则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增加了最多100亿欧元的投资,预计在2025年之前推出10款电动车型,规划销量为45万~75万辆,将占整体销量的15~25%;
宝马则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计划定为总体销量的15~25%、规划销量约为30万~50万辆,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除此之外,宝马还计划在2021年推出一款续航里程较短的燃料电池汽车。
美国:福特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10~25%、规划销量约为65万~165万辆,以混动技术和插电式混动技术为主。
通用集团则采取合作的方式进行新能源布局,与本田共同投资8500万美元,继续深入自2013年就开始的燃料电池和氢气储存方面的合作,并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2020年左右于美国布朗顿开始生产燃料电池系统。此外,通用还与PSA在电动汽车方面进行合作。
日韩:日本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战略更侧重于技术路线的选择。
丰田将其推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和燃料电池汽车的规划分为短、中、长期三个阶段:短期目标是扩充HEV,中期目标是加快推进PHEV,长期目标是在2050年消除发动机车型,并使HEV和PHEV车型占总销量的七成,FCV和EV占三成;
本田则通过与通用的合作使燃料电池车成为汽车业的“风口”;
同为日系汽车制造商的日产计划到2020年,旗下超过20%、约为200万辆车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并且将通过雷诺、日产、三菱三大品牌的共享平台打造纯电动车型。
韩国车企现代起亚集团表示,将在2020年之前推出26款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万台的目标。
中国:北汽新能源计划以三大基地为基础,实现“十三五”末期年产销50万辆新能源汽车,形成80万辆以上的生产能力;
比亚迪通过布局上游锂电产业的方式实现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并于2017年开始青海建设动力电池生产线,预计在2020年建成10GWH的产能规模,实现60万辆的销量目标;
奇瑞公司将在2019年开发全新的纯电动车以及混合车型,计划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20万辆的销售目标;
长安汽车计划投资180亿元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实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
吉利汽车在建产能超过130万辆,计划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90%以上;
东风汽车将在2020年实现15~18%的市场占有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力争达到30万辆;
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将分别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加以46.94亿元和累计200亿元的投资,计划在2020年实现20万辆和6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
中国市场炙手可热或将催生产业新格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中,中国市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点开发纯电动产品
目前,各大车企已将新能源汽车划为各自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采取的纯电驱动技术路线,各国车企纷纷采取各种措施。
大众计划打造一个巨型工厂,重点提升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核心实力;
宝马则利用其在电气化领域的优势,计划在2020年之前实现所有车系都具备电动选项;
福特在2016年就已经启动了在华新能源之路,开始进行新能源布局与技术创新,未来全系福特新能源汽车都会引入中国市场;
一直以来坚持混动和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日系车企也改变了战略,丰田专门成立了纯电动汽车事业部,由总裁丰田章男直接领导;本田也加强了在电动化方面的发展力度,加强了在动态充电技术上的研发,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