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锂到底值不值钱?业内有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既然资源有的是,这两年开始,各国各企业都疯狂找矿开矿扩产,锂资源很快会卖成地摊货,没意义;另一种认为高品位矿是稀缺的,其格局类似两拓和淡水河谷对铁矿石的垄断,值钱,低品位矿永无出头之日;后者甚至把锂比作石油黄金和十年前大牛市中的铜、铝、铅锌等大宗商品,一飞冲天涨十倍不是梦。
锂电池汽车几乎与新能源汽车划了等号,十年后燃料电池也许有戏,现状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堆,何况前者大规模商用后,发展燃料电池的必要性基本不存在了。
去年讨论过钴,后来钴真的涨了一波,其实钴的重要性和弹性远比不上锂,短期炒炒罢了,没前途。一是高镍低钴的技术路径已成事实,从111到523到622再到811,钴在正极材料中占比急速下降,只需要原来的1/3,二是钴本来在3C电池和其他领域的量就相对较大,动力电池带来的需求增量有限,三是钴本来就是伴生矿,很难为了赚钴的钱加大开采量,搞一堆铜的库存。
锂则不同,是电池中能量的携带和传递者,不可或缺。2015年全球锂盐产量16万吨,(碳酸锂当量),电池用量占35%,中国7.87万吨,电池占70%,可见中国动力电池需求快马加鞭,未来按每辆新能源车平均45KWH的容量算,每25万辆增加1万吨的需求,2017年起,全球新增300万辆,中国增加120万辆,2020年碳酸锂当量的需求增长为12万吨,远低于新增计划产能。还有新的计划产能不断公告,比如泰利森矿山扩产至143万吨,天齐新建2.4万吨氢氧化锂。
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中,碳酸锂或氢氧化锂是主要成分,占成本大头。这类的技术分析文章多如牛毛,上市公司也不厌其烦地讲解,此处不赘述。最大的争议是,地壳中锂资源并不缺,理论上足够供每年几十亿台车的生产,到底值不值钱?
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既然资源有的是,这两年开始,各国各企业都疯狂找矿开矿扩产,锂资源很快会卖成地摊货,没意义;另一种认为高品位矿是稀缺的,其格局类似两拓和淡水河谷对铁矿石的垄断,值钱,低品位矿永无出头之日;后者甚至把锂比作石油黄金和十年前大牛市中的铜、铝、铅锌等大宗商品,一飞冲天涨十倍不是梦。
先看储量:地壳的确不缺锂,但主要在海水里,没法提炼,主要可开采的在盐湖、锂辉石矿和锂云母矿里面,锂储量1300万吨,锂资源量3950万吨。锂资源中,61%是卤水锂资源,矿石锂约占34%。锂云母不多,且品味低,不可能成为供给主力,所以只需要研究盐湖和锂辉石矿即可。
图1:全球锂资源储量分布&中国锂资源储量分布
现在已知的主要含锂盐湖有智利阿塔卡马(Atacama)、玻利维亚乌龙尼(Uyuni)、阿根廷翁布雷穆埃尔(HombreMuerto),美国“银峰”(Silverpeak)、美国西尔斯(Searles)、美国大盐湖(GreatSaltLake),中国青海柴达木盐湖及西藏扎布耶湖等。
正在开发和生产的有智利阿塔卡马盐湖、阿根廷翁布雷穆埃尔托盐湖、美国“银峰”、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盐湖股份、西部矿业)和西藏扎布耶湖(西藏矿业)等。近日,澳大利亚初级锂勘探商锂能国际公司称在智利马里昆加盐湖发现其336~354米深处之间存在高品位锂卤水,锂品位为975毫克/升,该项目的资源量可能将成为全球第二高品位卤水锂矿,仅次于阿塔卡马锂矿。
盐湖卤水主要分布在南美,中国和美国地区。全球盐湖卤水锂矿主要分布于北纬30-40温带干旱气候区及南纬20-30热带干旱气候区,多位于大陆西岸或内陆西侧雨影区内降雨量少、日照及风力强度大、蒸发量大、干旱,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荒漠气候带内的封闭汇水盆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卤水中的溶质锂能够在这一封闭系统中进行自然富集浓缩。所以,全球的盐湖就那么有限的几个,早就被人们研究透了,不可能发现新的储量。
图2:全球著名的盐湖卤水锂矿分布图
在盐湖卤水提锂工艺中,通常首先需将原始卤水中锂进一步蒸发浓缩,然后再采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对浓缩卤水中的锂进行分离、提取,最终制备碳酸锂。从浓缩卤水中分离锂的工艺主要有太阳池升温沉锂法、沉淀法、煅烧法、吸附法和溶剂萃取法等。从实际应用情况看,太阳池升温沉锂法主要适用于高锂、低镁锂比值的碳酸盐型卤水;沉淀法较为适用于中低镁锂比值的卤水;煅烧法较为适用于高镁锂比值的卤水;而吸附法具有应用于锂浓度较低且镁锂比值较高的卤水的潜力。此外,由于有机溶剂易造成环境污染、萃取工艺条件较为苛刻以及耗能较高等因素,溶剂萃取法在盐湖卤水锂矿碳酸锂生产中未获广泛应用。
表1:卤水提锂技术基本情况
对于卤水提锂除了受到生产工艺的影响外,不同盐湖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对生产和产能影响显著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盐湖卤水中锂的平均浓度;盐湖卤水中镁锂比的高低;开采地附近的交通以及气候天气状况。盐湖卤水中锂的平均浓度越高,镁锂比越低对于开采越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