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0 月新能源汽车合格证累计为49.1 万辆,同比增长39.4%(已达成年初目标的60%),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已达18.1GWh。业内人士预估,今年新能源车总销量将突破70万辆,电池装机量及新能源车销量继续领跑全球。
12月13日,“第四届中国动力电池大会”将在东莞塘厦三正半山酒店隆重举办。作为本届会议的特邀演讲嘉宾,届时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863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将带来《后补贴时代如何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精彩演讲。
“目前,新能源车推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新能源汽车深陷‘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局面,私人领域迟迟不能打开。”在提及国内新能源车销售情况时,王子冬这样表示,如何保证新能源汽车能够在私人领域迅速发展壮大?消除产能泡沫,将会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此前新能源车行业市场未热,产能先行。根据新能源车推广规划,2020年新能源车的销售将达到200万辆的规模,约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6%左右。“产能如何消化掉?”王子冬提出疑问,虽然政府会采取措施鼓励生产和销售新能源车,但其间却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此前国家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新能源车补贴,但是这种补贴从目前来看,虽然促进了产能的增加,但对技术进步帮助不明显。与国外相比,中国新能源车技术沉淀不够。”王子冬表示,提升补贴标准,降低补贴额度,国内新能源车步入后补帖时代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他还提到,按照最新的补贴标准,整车生产企业必须调整整体技术方案,提高产品技术水平。“行驶距离不能短、电池寿命不能降、比能量要提高、车身重量需要降低、电机高效率要提高、整车成本要降低、环境适应性要加强。对企业来说,看似好事,实则烫手!”
然而,在补贴退坡甚至是退出的巨大压力之下,行业对于动力电池(组)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攀升。“安全性是一个平衡优化的结果!特别体现在未来高能量密度电池上,极大地增加车企的压力。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在电动车设计之初就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
考量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电动车需要结合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包括性能、结构、生产工艺等;其次满足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性要求,进行大批量、低成本、易实现自动化生产一体化设计;再次实现安全、无能耗、环保材料分解回收要求一体化设计。
而要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首先是通过电芯和电池模块的标准化,降低低层次劳动的重复,带来成本下降;同时电芯标准化本身对电芯的安全性能有很大的提升;通过标准化可以把优秀的设备配套商和零配件配套商的经验向行业推广,提高电池行业的安全技术水平。
其次做好热管理设计,通过BMS的管控可以把不同电池之前的温度差导致的电压差别减小;同时BMS要对每个电芯做精确的检测、管控和预警。此外,需要在BMS管控的基础上外加热失控管控,及时灭火系统,发现火情马上启动灭火装置灭火,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而在回收领域,安全风险、成本和盈利问题无疑是电池回收的三个主要障碍,回收过程安全风险大、回收工艺成本高,回收价值低,使得很多企业和资本望而却步。而且像负极和锰酸锂、磷酸铁锂系等正极材料本身价格就偏低,没有回收的经济推动力。所以,一定要开发出高安全性、低能耗、环保的回收方法!
在王子冬看来,从中长期看决定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首要因素,不是今天急速扩大的生产能力的投入,而是持续积累的技术突破!是越来越强的产品竞争力!是政府补贴政策退出后电动汽车在市场上与燃油车的抗衡能力!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站住脚的不一定是今天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技术水平最高、技术能力最强的那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