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出席虎嗅F&M创新节,发表开场演讲《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0到1》。 何小鹏谈到12月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他第一次驾驶京牌小鹏汽车,开在北京的街头,并在国家会议中心附近街头使用自动泊车。据官方消息,何小鹏是小鹏汽车1.0极客版量产车首位车主。此前,小鹏汽车曾透露1.0极客版将小规模量产,不会在市场上销售,先逐次交付给公司内部和友好用户,经过不断迭代优化后,计划在2018年推出面向大众销售的2.0版。
何小鹏讲述了Allin十年小鹏汽车的心路。他认为真正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既是创业者,也是愿景者,梦想者,同时又必须是好的商人。创业者要从创业之初着眼当前,以生存为目的,改变自己的思维,从未来看现在,看的更远。中国的企业大而不强,很多年很难出现突破式的创新。未来的企业一定要把硬件、软件、数据、服务和整个的运营体系做到一体化,在未来才能实现突破。小鹏汽车在未来期望成为全球智慧出行运营商和大型的制造商,把硬件、软件、新零售和运营体系放在一起。
何小鹏分享了他互联网造车之路0-1的路途感悟。首先,他认为互联网和制造业生命周期存在巨大差异,用互联网的角度看制造业你会犯非常多的错误。今天互联网的高段位的选手,到制造业,也许仍然是一个小学生,互联网造车要学习传统汽车制造业的知识,然后才能提出更可靠、更有可行性的创新。
其次,他认为互联网跟制造业思维存在巨大差别。如果把互联网的思维放在制造业的思维领域里,很难实现平衡。只是依靠原来互联网思考的能力,无论是极致,还是迭代,或商业创新都在汽车领域做不通。任何人想做制造业+互联网,必须成为超级产品经理,必须懂所有的相关领域,才能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何小鹏提到再次创业中组织及资本竞争思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互联网的竞争开始成为血海,当互联网开始跟制造,跟医疗、教育、金融开始叠加,所有的互联网人都需要重新思考今天的创业和过去的创业真心不同。
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1.0量产车下线预计不到一千台,只交付给友好用户和内部用户,测试互联网,测试整车交互,测试可靠性,以不断迭代升级。明年,小鹏汽车会推出颜值、安全、内饰、自动驾驶、互联网能力完全不一样的升级版的2.0车,给大家带来可靠、靠谱的车。
近期,互联网造车势力进入密集落地期。10月12日小鹏汽车首批量产车下线仪式上,何小鹏曾表示衡量一辆车可以真正发布和销售的标准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点:首先是获得工信部的产品资质公告;其次是打通供应链,实现规模化和可靠化生产;此外,还需布局上牌、保险、售后服务体系和超级充电等一系列环节。迄今,小鹏汽车一直稳扎稳打,在互联网造车势力中,率先取得国家工信部的产品公告,并首个完成量产车上牌上路。
今年8月,何小鹏allin小鹏汽车之后,小鹏汽车的产品及人才引进进入快车道。
原一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明辉、原特斯拉人工智能梦之队核心专家、Autopilot自动驾驶领军人物谷俊丽、原京东高级副总裁、宝洁大中华区美尚事业总裁熊青云相继加盟。
小鹏汽车1.0量产车为纯电动SUV,四驱版本0-100km/h加速5.8秒,续航里程达到300公里,搭载了自动泊车、低速跟随、语音交互及远程控制等智能与互联网功能。
以下为何小鹏演讲全文:
何小鹏: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来到虎嗅FM创新节,我是小鹏,今天算是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不光是因为昨天我来到北京雾霾从很深的雾霾到一个很好的天气,最核心的是我第一次开着我们造的车上了牌,开在北京的街头。
实际上造车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三年多前,那个时候我还在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当时我投资了一家汽车公司,在那个时候,我当时还并不认为造车的难度是那么大的。
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有很多的公司做出了一些展示的车,非常酷炫,我当时也跟很多人一样都有这个想法,这些车如果把它推广到市场多好,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我们在那个时候也第一次开到了特斯拉,那是2014年的上半年,我们也会思考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些公司能够做出不一样的有电动、无人驾驶、有互联网特性的很酷的大型硬件产品,能够从中国走向全球。那是小鹏汽车的开端。
今天我相信小鹏汽车走了三年,现在接近三年零一个季度走向了中国,走向了大家。今天早上七点多钟我开着第一台在北京上牌的车,跟我们在现场有一个拍摄后我来到今天的现场。
大家都知道,我以前是一个互联网人,实际上在互联网的时候,起码我个人会认为,我认为互联网人去干硬件,互联网人去干制造,基本上这个就是叫做九死无生,这是我当时的看法。
我投资了一些企业去做硬件,我们当时去看从2010年看小米,到现在2017年碰到的坎坷,我一直觉得做硬件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
投资人要有帮忙不添乱的精神。我们为什么取名小鹏汽车
最后我们投入到这个里面去,互联网还是有人愿意去投身到这个风险里面。为什么小鹏汽车叫小鹏汽车?很多朋友都问我,你为什么用自己的名字赋予了这家公司的品牌?
基本上是去年年初的一个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汽车跟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汽车如果你没有把商标,没有把品牌给注册下来,基本上你就不用想着去研发汽车,因为它的每一条路径都必须说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必须要经过每一个路径来进行申报、测试。
我们就很快发现,在互联网基本上你不用管,可以先上线,最开始我们叫做UC,很多人在我们创业的时候都在问,你这个UC跟新浪的UC是一个什么样的关联?我们就做出了UCY,后来改名叫UC,后来有一家公司叫UCDOS告我侵权了,当时告诉我命名的侵权。
但在汽车领域根本不可能做到有任何雷同,我们发现汽车整车厂、汽车4S店、汽车维修店、汽车洗车店基本上把你能够想象到的非常好的品牌全部注册。
我们当时有命名字橙子汽车,小马汽车,全部都拿不下来,最后创始团队问我,他们给出了大概有两到三个命名,问我这些命名是不是我都可以?
我一看其中有一个叫做小鹏汽车,我说好吧,我回去要商量一下,我家里的人都不同意,但是后来我觉得一个投资人要有帮忙不添乱的精神,我说你们能注册下来就OK,最后他们把小鹏汽车注册下来了,小鹏汽车的确和何小鹏有一个非常强的烙印、关联。
当我进到汽车行业,当我进入到供应链行业有非常多的企业在这个行业里面都是用的人名,特斯拉是个人名,但不是创始人的名字。丰田、奔驰,我们看到甚至还有很多的博世,原来博世也是一个创始人的人名,所以说在汽车行业里面用人名还是非常之多的。
创立UC是从现在看未来,加入小鹏汽车是从未来看现在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有APPSTORE,包括我们的股东Nokia在短短几年里面产生逆转,包括微信在今天能颠覆了整个通信行业。
在那个时候,我们相信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创业者在最开始是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着,完完全全是从当前的情况去看未来的想象。
所有的判断逻辑看起来是对的,实际上全部是错的。当前所处的阶段,所有的推理逻辑是非常困难的看到远方。
当时我进到阿里巴巴,我看到阿里巴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不同,就是有很长的愿景,我当时会感觉到有一个特点,真正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他既是创业者,他必须是有愿景者,梦想者,同时又必须是好的商人,一个企业不是把这三点融合起来,这是非常困难的。
在我今天重新创业,对于所有的创业者都必须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看的更远,如果我们能够从未来看今天,就像画一个十六宫格的创业路径,我们也许不可能走出一条直线,但是我们要知道有没有把十六宫格全部走满,你要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考,我觉得在未来20年车是两部分,首先是底盘、动力系统、轮胎,这一部分的系统跟车上的建筑,跟人,跟你的座椅,跟你的方向盘基本上是可以分离的。
如果我们有一个人从北京去上班,你可以用手机Apps,预订了一辆车,这个车可以是非常小型的车,像一个罐头一样,到路上,这一台车会和另一个交通工具交换,这个车没有换,把你换下去了,换一个比较大的车,或者一个像轻轨、火车地铁一样的轨道交通里面。
你会发现有很多很多类似于一样的“罐头”,坐在里面,如果在这个时候你想吃一顿饭,你可能会通过APP,类似饿了么,美团下一个订单,会从另外一个罐头送上来。
如果明天你在路上想睡觉,可能会送你一个很大的罐头里,有床,可以睡觉,起了床以后,就到达了你的公司,你肯定要付更多的费用,而在未来的出行生活,我相信,车会比今天的车还要多,因为有多家的运营商在竞争,因为你的爸爸、你的小朋友在高峰时间全都会出行。
而今的高峰时间连我们都不想出行,如果当高峰时间出行期望越来越高时,你会发现车是满天盖地,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单位的通行效率会大大的提高。
像在二三线城市,一两个小时能在一个城市开完,但是在北京时间只能开过一个区、两个区,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完完全全从北京的最北面开到北京的最南面,你生活的轨迹会跟现在有大大的不同。
要达到这样的愿景,只想做软件的公司、数据的公司、算法的工具我认为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就像苹果,苹果在手机的生态里面,小米在手机的生态里面,把硬件、软件,新的零售、新的运营体系组合在一起。
我进入在汽车领域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面的感悟,在过去十三年前我创立UC的时候,我相信我是非常简单的逻辑,我是从当时看未来。
在那个时候手机是黑白屏的,在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