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9月7日,工信部曾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该文件发布的目的在于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管理,引导产业转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今年4月17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共有天津力神、天津巴莫、江苏必康制药、杭州南都动力、宁德新能源、宁德时代、九江天赐、东莞新能源8家企业。(中经车视界zjcsj2014)
如果公示时间结束之前无异议,第二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数量则是相对于第一批入围的企业数量整整翻了一番。今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备受资本青睐,国内多家公司也在密集布局锂离子电池项目。业内人士指出,各家锂离子电池企业扎堆加码布局,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按照国家相关规划,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要突破200万辆,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会增大,2020年锂离子电池行业有望迎来井喷。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企业已经超过200家,但大部分都是小企业。而小企业技术上并不占据优势,产品质量也得不到较高的保证,行业认可度相对较低。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锂离子电池已经出现低端产能过剩的预兆。另外,在未来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中,大企业依靠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将继续扩大规模,抢夺市场份额;而小企业则会面临优胜劣汰。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高成本导致电动汽车总体成本相对较高。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效应的形成,将直接推动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在业内人士看来,电池行业与电动汽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经车视界zjcsj2014)
英国基准矿业情报显示,电动汽车需求急剧增加,全世界锂离子电池工厂的数量骤增,全球目前有26家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超级工厂是指每年生产规模在1千兆瓦时以上的工厂),与此同时还有众多正在发展的企业;此外,他们预测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需求量将达到500千兆瓦时,在规划总产能中,中国占比49%,欧盟占比23%,美国占比15%。未来,中国将成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