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锂电池产业专题>>政策法规>>政策报导>>内容阅读
许昌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摘要]近日,许昌发布《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到2020年,培育1—2个全国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初步建成以“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等)、整车制造、质量检测与试验、充电设施、市场营运、电池回收再利用”为核心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近日,许昌发布《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到2020年,培育1—2个全国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初步建成以“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等)、整车制造、质量检测与试验、充电设施、市场营运、电池回收再利用”为核心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到2020年,许昌市城市公交公司新能源汽车1100辆(合标准车约13000辆),新能源汽车占比70%以上;主城区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30%以上。

力争2020年建成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充电网络,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快速充电站20座,集中交流充电站8座,交直流混合充电站点30座,城市分散交流充电口3000个,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实现全覆盖。

对公共领域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单位交流、直流充电桩每千瓦分别给予300元、600元补贴,对电动汽车充电监控服务平台充电桩接入量达到500个的运营企业给予100万元运营启动补贴。

blob.png

关于印发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关注微信公众号:电车之家官网(diancheguanwang),获取更多资讯。

4.坚持培育产业与配套服务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并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等产业链加快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充电设施与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做好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以及电池回收利用,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三)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链条发展需求和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际,产业总体布局为“一集群、两中心、三基地”。一集群:依托电气谷核心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两中心:依托电气谷核心区,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检验中心和服务保障网络中心;三基地:以电气谷核心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重点的整车生产基地;以许继集团、黄河集团、森源集团为龙头的充换电设备生产基地;以黄河工业园、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瑞贝卡天一超级电容产业园为重点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育1—2个全国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初步建成以“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等)、整车制造、质量检测与试验、充电设施、市场营运、电池回收再利用”为核心的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1.整车:纯电动商用车产能10万辆,销售收入450亿元;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销售收入50亿元。

2.关键零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20gwh(十亿瓦时),电池及电池材料销售收入400亿元;超级电容器产能达到160亿安时,销售收入200亿元;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产能50万套,销售收入50亿元。

3.充换电设备:充电桩产能60万台,销售收入8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的充电桩生产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以整车为龙头的产业链体系

1.培育整车龙头企业。依托森源重工,着力推进纯电动商用车、乘用车协调发展。

巩固商用车优势地位。重点发展纯电动扫路车、多功能抑尘车、自装卸垃圾车等环卫系列专用车,纯电动厢式运输车、冷藏车、快递车等物流系列专用车,增加功能品种,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商用车优势地位。加快培育和引进新能源客车整车生产企业。

关注微信公众号:电车之家官网(diancheguanwang),获取更多资讯。

加快乘用车提升发展。重点推进森源重工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建设,争取尽早获得项目核准和生产资质,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要求,支持低速电动车生产企业规范发展、提升发展,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

2.强化核心零部件环节。重点围绕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完善产业链条。

加快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着力扩大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正极锂电池规模,加大石墨烯在锂电池、超级电容领域应用的研发力度。重点推进河南力旋科技公司、沃特玛联盟等企业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建设,提高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正极锂电池生产能力和单体能量密度,力争2020年锂离子电池产能达到20gwh;依托黄河集团等企业,加快石墨烯技术研发,实现石墨烯+超级电容技术的重大突破,改善电池性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以瑞贝卡天一超级电容产业园项目为龙头,加快超级电容产业化步伐,力争2020年实现160亿安时的产能规模,增加动力电池供电能力;加大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原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产业化水平和产能规模,增强配套能力。

增强电机、电控配套能力。以森源电动汽车产业园为重点,加快50万套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集成系统生产线建设,提升整车配套能力;支持许昌禾润机电、恒丰实业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集成式电机总成、轮毂电机、量子电机等动力电机系统实现科技新突破,加快推进产业化。

促进零部件模块化。围绕“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共性关键技术,积极推进动力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单元等关键零部件的模块化、系列化、通用化,推进产品由单一零部件加工向系统化、总成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以及推动整车动力总成的模块化,切实提高整车系统集成控制能力。

3.高起点发展汽车电子系统。汽车电子系统是许昌汽车零部件中最薄弱的环节。重点围绕先进动力总成和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控系统、车联网和车载电子信息系统、汽车总线网络及嵌入式系统等五大系统以及汽车芯片、传感器及执行器等关键元器件,完善汽车产业链汽车电子系统环节,支持现有汽车电子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大力引进汽车发达地区的汽车电子系统生产企业,鼓励和引导许继集团等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非汽车行业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电子系统的研发与生产。

关注微信公众号:电车之家官网(diancheguanwang),获取更多资讯。

(二)构建完善的研发与质量检测体系

4.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森源重工现有的河南省电动专用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发挥森源重工研发团队的技术优势,按照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完善研发条件,建立创新机制,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建国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中心,提升龙头企业研发创新带动能力,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

5.打造设施完备的检测试验基地。以森源重工河南省电动专用汽车工程实验室为依托,完善包括整车环境试验室(底盘测功试验、整车侧倾试验)、零部件试验室(电池、线束、控制器、电机、高低温等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室、理化分析试验室以及整车性能试验道路等软硬件设施,同时,整合许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与科技资源,建立许昌市整车及零部件检测试验基地、建立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共测试平台、产品开发数据库,增强新能源汽车开发实验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检测试验基地。

6.发挥异地合作研发机构作用。依托森源集团北京森源电动汽车技术研究院,持续加强与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试验所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研发团队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充分利用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宏瑞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成果,提升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支持恒丰实业与浙江大学开展轮毂电机研发合作,并建立产业化基地。

(三)构建完善的充电设施生产服务体系

7.建设国内一流的充电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提高产能规模。加快许继集团5条年产智能充电桩30万台套生产线建设,确保持续保持新能源汽车充电产品及关键技术的领先优势;推进黄河集团蓝电智能科技公司22条充电桩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实现日产400台产能规模;增强森源集团、智能继电器公司充电设施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生产。推动充电产品技术升级。依托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等企业,加大高效自适应的智能快速充电技术、高适应性的动力电池快速更换技术、多源信息互联互通融合运营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力度,加快研发柔性自动功率分配控制的“一对多”充电技术产品,提高充电服务能力;努力解决互联互通的充电服务信息共享技术,实现充电设施位置、状态、参数及交易信息的跨平台共享;加快研制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样机,建设无线充电试验路段,突破无线充电技术。

关注微信公众号:电车之家官网(diancheguanwang),获取更多资讯。

8.推进我市重点领域充电设施建设。认真落实《许昌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加大公共资源整合力度,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同步建设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并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力度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