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所有新能源车辆的应用都应该有清晰的目标,要分清哪些应用场景可以使用纯电动,哪些场景可以使用增程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9.9%和34.2%,这已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三个月下滑。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下降的首要原因。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出,新能源车企必须尽快摆脱“政策依赖”,加速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市场适应性及市场竞争力。
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技术加速迭代
汽车产品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新车型从研发到推向市场,需要厂家投入大量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在近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中,这一周期似乎正在缩短。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用车企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企业从2015年开始,在北京市内投放了第一批新能源轻卡。2015年受“骗补”事件影响,加之2016年政策发生变化,该车型配备的电池不再符合补贴标准,最初投放的200辆车基本停运。2017年市场整顿完成后,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企业于当年下半年投放第二批产品。2018年,新能源汽车政策又遇调整,包括电池能量密度在内的各指标均有提升,该企业2017年投放市场的产品再次不符合国家标准。“所以我们又在2018年做了第三代、2019年做了第四代,企业现在基本上已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
该负责人表示,其他商用车企业也是类似的路线,尽管考虑到“蓝天保卫战”的基本国家政策,以及各地方不断开放的新能源商用车路权优惠,车企已经提前一到两年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但政策更新太快,在补贴迅速退坡、‘国五’‘国六’切换压力下,部分中小型企业很有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不只是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乘用车也面临同样的情况。与大多流向商业运行的商用车相比,乘用车主机厂在面临产品升级压力的同时,还要直面大众消费者的“反馈”。此前,小鹏汽车G32020款上市,其新车售价更低、续航里程更长,理应是好事,但由于企业没能处理好新旧车型更迭,被不少老用户诟病甚至投诉。
“政策依赖”弊病频现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初期,扶持政策,尤其是补贴为市场培育以及技术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但随着产业发展,政策“双刃剑”的作用开始显现。在政策完善初期,一些企业过度依赖国家财政补贴,不注重技术研发,甚至有无良企业用各种手段“骗补”。“拿补贴”似乎成了最终目的,政策指挥着车企研发的方向。尽管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应该有适合各应用场景的车型活跃在市场上,但不少车企新能源产品升级换代的脉络,还是和政补贴变化挂钩。在更“严苛”的补贴要求下,一些企业致力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推出行驶里程更长的车型,而忽略了市场多元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