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讯:在汽车产业这条赛道上,中国能靠新能源弯道超车还是可能被半路截胡?
(来源:微信公众号“NE时代” ID:NEtimes2017 作者:Leon)
1984年10月10日,上海与大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合资公司,这也是当时三个合资企业中唯一幸存的企业。排除了有历史纠葛的北京吉普和发展规划不一致的广州标致,只剩下了上海大众。
那个时候,上海大众工厂每天只能组装两辆桑塔纳,而德国大众公司一个总装车间一天的产量至少是1000辆。
35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风起的时代,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落成,年产量30万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大众始终是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排头兵。
但是,放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历史却也是轮回的。
从80年代的中国靠市场和降低进入门槛去获得外企技术支持的被动局面,现如今,中国开始引导发展动力电池方面,除了比亚迪自给自足,其他车企都需要外购,但是基本上都是本土企业。
数据来源:NE时代综合整理(截至2019年2月最新动态)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力神电池占据了电池市场逾62%的份额,头部企业对电池市场的把控相对集中。
头部企业比亚迪,其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近日也对媒体表示:“90%的汽车品牌都在与比亚迪进行相关合作的接洽。”
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除了供应国内大部分车企,还与丰田、博世、大众、日产、特斯拉等外资车企建立动力电池采购协议,几乎是国内国外企业通吃。进入中国市场的前期阶段,外资企业还是要依靠国内电池供应商保持稳定供货,而且在技术、产品及价格上,宁德时代都是具备优势的。
不过一个市场的成熟不是只靠一家或者几家头部企业来支撑的,只有多层级多家企业形成制衡,整个行业才能更良性地循环。
从电机来看,大众变速器和日本电产10月份位居TOP10前三、四的位置,电控方面也有部分合资企业进入,但是主要是国内的供应商。所以目前来看,市场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被拦路截胡?
但是,只要市场还在,外资企业还是可以通过合资等各种方式来快速切入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