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锂电池产业专题>>技术研究>>文库>>内容阅读
锂电新材料企业以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链延伸战略实施


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赣锋锂业)成立于2000年3月,注册资金11.1亿元,在职员工4000多人,属民营股份制有限公司。赣锋锂业是目前中国锂行业唯一一家A+H上市公司(A股股票代码:002460;H股股票代码:01772.HK)、国内锂行业龙头企业。公司总部位于江西新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4个全资子公司和7大生产基地,在澳大利亚、阿根廷、爱尔兰、江西赣州等地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储备。赣锋锂业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及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形成了“锂资源开发、锂盐深加工、金属锂冶炼、锂电池制造和废旧锂电池回收”等5大业务板块,产品涵盖金属锂、碳酸锂、氢氧化锂、丁基锂、锂离子电池等五大系列四十多种产品,是目前国内锂行业产品种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善的企业。赣锋锂业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54%,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金属锂产量全球排名第一,占全球47%的市场份额;氢氧化锂产量在全球及中国分別排名第三及第一,占全球11%的市场份额;碳酸锂产量在全球排名第四,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氟化锂产量国内第一,占全球45%以上,国内70%以上市场份额。

赣锋锂业是我国锂行业的技术领跑者,是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锂业分会创办单位之一,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公司先后承担省级以上项目3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主持起草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6项,申请国家专利165项,获授权国家专利106项,被授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

一、以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链延伸战略实施背景

(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需要

2008年,我国锂电产业刚刚起步,核心业务均受制于国外。在上游,全球锂原料供应被国外寡头高度垄断,美国SQM、德国Chemetall和美国FMC三家国际巨头占了全球约75%的市场,虽然我国在青海、西藏等地拥有丰富的盐湖卤水资源,但这些资源均没有被规模化开发利用,我国锂产业的发展面临上游原料供应瓶颈。在下游,日韩欧美等国凭借技术优势在锂电池制造、锂电新材料、电解液等市场设置贸易壁垒,我国生产的工业级金属锂、碳酸锂等锂产品出口受到诸多限制;而锂电产业急需的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高纯金属锂、超薄锂带等高端锂电新材料产品,大部分需要高价从国外进口。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我国锂电产业更是雪上加霜,上下游企业纷纷面临出口受阻、库存积压、资金链紧张、减产停产等困境赣锋锂业的主导产品金属锂国内市场疲软,国外订单锐减,产品库存量一度占据全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应收账款和呆坏账增加,资金回笼困难,流动资金短缺,企业的发展面临较大危机。因此赣锋锂业亟需摆脱行业危机的影响走出经营困境

(二)把握锂电行业发展机遇的需要

2008年,我国锂电行业在面临金融危机的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年,被业内人士称为“新能源汽车元年”,美国“特斯拉”风暴席卷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悄然兴起,日韩欧美国家纷纷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我国也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一五”(2006~2010)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具体发展要求。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必将带动锂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电池、锂电材料、锂资源开发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赣锋锂业高层意识到,锂产业是朝阳新兴产业,正焕发蓬勃生机,全球锂产业的发展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赣锋锂业有望抓住此次发展新机遇,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三)构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需要

2008年对赣锋锂业来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之年。赣锋锂业是在江西新余成立的民营中小企业,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为金属锂,因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销售业绩从2000年成立之初的1100万元,提升到2007年的24623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8%;金属锂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7%,全球市场占有率22%,赣锋锂业成为我国锂行业深加工企业中的一颗新星。但赣锋锂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产品单一,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实力不强;创新能力较低,管理相对粗放,原材料完全依赖进口,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因此,赣锋锂业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企业的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型核心竞争力,夯实管理、降低成本、注重创新,走“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路线,赣锋锂业制定的产业链延伸战略才可能实现。总之,实施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链延伸战略,是赣锋锂业应对金融危机,迎接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