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锂电池产业专题>>资本市场>>资本>>内容阅读
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开幕,超400家龙头企业齐聚深圳!

6月29日

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

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共407家国际数字能源龙头企业参展

近2000名中外能源行业专家

电力企业代表及互联网企业精英

齐聚专题论坛

共话数字化能源领域的

最新突破和未来发展趋势


“5+1+1”专业展览

超400家国际数字能源龙头企业参加

本届展会主题为“数字驱动、能创未来”,展期4天,由国家能源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广东省能源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主办,通过“5+1+1”专业展览、“1+4”专题论坛和3场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相关活动,并发布99项能源数字化成果。
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贺晓柏表示,南方电网公司将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核心枢纽作用,携手各方以“两化协同”促进“两型建设”,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共塑共建能源产业生态。华为数字能源此次带来的展示则重点聚焦清洁发电、绿色ICT能源基础设施、交通电动化等方面。“我们这次展出的都是这些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实践,可为全球客户提供全场景低碳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表示,“能源产业进入数字能源新时代,华为数字能源致力于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助力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时下正值迎峰度夏关键时期,深圳虚拟电厂突破‘5G+调频’技术难点后,迎来虚拟电厂管理平台2.0发布,将更有助于提升深圳的电力保障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总经理程韧俐告诉记者。


相较于1.0版本,2.0版本全方位升级精准响应、运营监视、数据可视化等功能,运用三维地图、3D建模技术,更加全面直观地展示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各方面管理工作。


“特别是2.0版本全量接入了‘电力充储放一张网’的资源,并且涵盖建筑楼宇、蓄冰站、工业园区等资源,规模达150万千瓦,实时调控能力超30万千瓦。目前,它已是国内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负荷类型最全、直控资源最多、应用场景最全的虚拟电厂平台。”


“展会期间这一系列培育新型储能产业良好生态体系的举措,不仅能促进深圳储能产业发展,也能为全国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二级巡视员余璟说。

聚智聚力谋良策

共绘数字能源产业新愿景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有效措施。展会期间,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储能行业发展、数字能源投融资等议题,为全球能源产业链提质升级出谋划策。中兴通讯电力行业总工陈永波表示,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电力系统融合,赋能能源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他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技术,推动AR智能巡检、无人智能巡检等创新应用的深化运用,以电力巡检作业智慧化助力作业效率提升。“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为电气系统搭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虚拟模型,提供全面分析以提高系统生产力、协作能力和效率的ETAP一体化数字孪生平台。”施耐德电气全球副总裁Mario Haim透露,施耐德电气此次带来的面向“未来电网”的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创新解决方案,可全面助力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系统建设,他希望携手中国伙伴共赴绿色柔性、数字智能的“未来电网”。据港华智慧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晶介绍,港华智慧能源在全国构建的多个零碳智慧园区、低碳工厂的案例和解决方案,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能够为源网荷储的协同发展、协同应用助力。港华智慧能源一直聚焦在用户侧,通过综能化、数智化、去碳化三大战略为工业园区为和工业客户解决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耗较高的问题。在日立能源中国区副总裁、智能电网与电力咨询业务负责人谢海莲看来,日立能源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帮助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韧性和效率,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技术手段。日立能源在本次展会共享多项创新成果,并继续加深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携手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据维谛技术(Vertiv)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及产品应用副总裁田军介绍,该公司在储能、风能、数据中心可信超低PUE、边缘计算创新和电力通信网络可靠保障等方面的实力,可为“绿色、可靠、智能”的能源系统提供支撑,他希望能帮助行业客户进行数字化升级、绿色低碳化转型,从而为数字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助力。

内容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记者 / 刘韦彤 陈楠

视频剪辑 / 黄婕

编辑 / 李柳荧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