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是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联合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的研究成果,报告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等领域,电池管理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热管理技术等技术,结合专利、论文、政策、市场,全面解析全球、中国及深圳的电化学储能产业现状与趋势、专利申请态势及技术发展趋势等,为深圳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提供导航建议。
第四期
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金融环境
01、中国政策环境
我国储能产业起步较晚,“八五”计划(1991-1995年)至“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时期,国家层面只是强调要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十三五”规划至“十四五”规划期间,则提出了“储能”这个概念,“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新型储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储能在未来我国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越发突显。
2017年是储能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2017年9月,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储能行业第一个指导性政策。意见提出未来10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目标,以及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推进储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应用示范等五大重点任务,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市场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进行了明确部署。
2021年,是中国储能规模化发展元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并从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三个层面部署集中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其中在技术多元化开发方面,包括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碳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2023年,储能赛道进入高速发展期。从政策层面来看,2023年1-6月,国家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一共出台了325项储能产业相关政策。其中,国家政策35项;地方政策290项,涉及电价与市场交易、储能补贴、“十四五”规划、新能源配储及建设规划等各方面。下表为电化学储能重点国家政策梳理列表。
表1 2021-2023年电化学储能重点国家政策梳理
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推进落实,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储能作为提升系统灵活性的重要选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根据不同的储能技术,储能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其中,电化学储能凭借其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建设周期较短、安装便捷、使用灵活等优势,受到市场普遍关注,成为未来主流的储能技术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联合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打造电化学储能产业专利导航,建立专利信息分析与产业运行决策深度融合、专利创造与产业创新能力高度匹配、专利布局对产业竞争地位保障有力、专利价值实现对产业运行效益支撑有效的工作机制,助力深圳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