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锂电池产业专题>>展会资讯>>展会资讯>>内容阅读
2024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暨第七届中国能源投资国际论坛成功召开
关键词:

峰会以“风光氢储 零碳未来”为主题,围绕城市脱碳转型中长期发展战略,重点关注碳中和顶层设计和零碳发展技术路线,锚定风光氢储一体化协同发展产业新格局,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造“产城融合”的零碳产业应用示范项目,释放绿色投资市场机会,加快建设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支撑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峰会开幕 与会嘉宾发表精彩致辞和前瞻报告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李高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进展,并强调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作为和取得的成效。李高先生特别指出,自《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在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能源结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适应新时代能源革命的需求,中国正在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以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市场机制、鼓励技术创新、保护投资者权益,为绿色零碳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李高先生呼吁与会嘉宾把握峰会契机,深化交流、加强合作,共同为实现“零碳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先生在致辞时表示,作为《零碳中国倡议》的推进和落实单位,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坚守使命,积极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深度响应“双碳”目标,全方位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标准制定上,编制并出版了《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等多项“零碳中国”专项标准,并通过试点项目推动了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和零碳乡村的建设。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支持会员单位和合作伙伴推广先进技术,如碳电极水解离制氢技术,并与沙特阿拉伯、蒙古国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在地方零碳产业发展上,协会与多个省市进行深入交流,为地方政府提供特色服务,探索零碳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投资协会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扩大合作城市范围,推动零碳产业技术创新,促进国际交流,与各方共同努力实现“零碳中国”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发表题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探讨——绿电替代+绿氢替代》的主旨演讲,从能源电力系统的角度,具体分析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周孝信指出,情景分析表明,2050年到2060年,风光等非化石能源绿色电力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由55.3%增加到73.6%,基本实现了对化石能源的“绿电替代”。绿氢储能发电与风光绿电相配合,在提供长时储能发电和灵活调节型方面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绿电替代的组成部分;绿氢在工业交通民用等领域的直接利用,则实现了对化石能源的“绿氢替代”。绿电为主、绿氢为辅,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双替代”,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措施,将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一是绿色电力(包括绿氢电力)广泛替代化石能源的实施,可使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二是源端综合能源生产单元(IEPU)适合为新能源基地提供灵活性调节资源;三是终端综合能源产消单元(IECU)成为电力系统中提供灵活性资源、增强系统韧性的基本单元。

两项填补空白标准发布

  • 《零碳乡村评价标准》发布 填补评价领域空白

    会上发布了第二批《零碳乡村评价标准》试点名单。孙耀唯会长表示,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零碳乡村试点旨在通过实践探索零碳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为全国乡村零碳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包括广东省始兴县澄江镇善亨村、包头市赛汗街道井卜石村、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镇八十三号村、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南大里乡长兴村。

    2.《绿色铝碳足迹评价标准》发布 助力铝行业绿色转型

    精彩纷呈的对话环节是本次峰会的巨大亮点,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先生担任主持人,8位来自政企事业单位的嘉宾代表参与了对话。对话环节聚焦于关键议题,围绕欧盟碳边境调节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开。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庄会永表示,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税,中国可以发展生物质发电。而最热门的当属生物质绿色甲醇、航媒等液体燃料,这也是生物质和风光氢结合最有前景的选择。希望更多专家、企业家和行业投资者能够关注相关产业和行业。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副秘书长邵诗洋表示,除碳边境调节税外,还需关注市场准入以及补贴两方面。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更早更高效地进行碳管理的企业在出海中能获得更多机会,需从信息披露、绿电、产品设计三方面积极把握机遇。

    清华海峡研究院能源与环境中心特聘专家郑颖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要读懂规则,从而知道如何应对规则;二要观察电力领域,因为当前欧洲对电力的要求愈趋严格;三要关注供热,现在,中国纺织、家居等行业的供热比欧洲企业更高。

    必维集团大宗商品及工业与设施事业部大工业事业群碳服务专家杨康表示,碳边境调节税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小型企业也要逐步提高自身要求。至于最受关注的风光氢储绿色项目,现在已经落地国内,而逐步推进生物质原材料的认证以及后端工厂建设,将能够保证未来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燃料更高溢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