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锂电池产业专题>>行业资讯>>综合>>内容阅读
新能源企业半壁江山卷入专利纷争,技术护城河成生死战

专利之争即市场份额之争。当来源:CALB官网

本次涉诉专利,是一件申请于2017年的实用新型专利,主要保护的是锂电池的一种顶盖结构。

据统计,目前为止宁德时代对中创新航共发起5项有关外壳的专利诉讼,双方互有2败2胜,最新1项尚未宣判。另外2项正负极片的专利诉讼,一审宁德时代胜诉,但二审又被最高法撤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在业内看来,专利纠纷的导火索,主要因为逐渐成长的中创新航“抢”走了宁德时代包括蔚来、小鹏、广汽埃安在内的重要客户。

据了解,中创新航作为后起之秀,近年来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上均有所提升。年报显示,2023年中创新航来自中国内地的营业收入为263.53亿元,增长31.8%。2024年上半年中创新航电池装车辆同比增长34.6%,增速高于宁德时代约5个百分点。

而据宁德时代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宁德时代上半年营业收入1667.67亿元,同比下降11.88%。

浙江宁波律师事务所付从龙律师认为,“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的专利诉讼,不管谁输谁赢,抑或相互达成专利许可,我认为对中国的新能源行业、知识产权行业都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也是符合中国40年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

02 光伏:TOPCon技术纷争不断

在太阳能光伏领域,专利纠纷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

据悉,中国近年来在太阳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激增。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曾介绍,截止到去年年底,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目前我国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排名第一。

今年1月,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这也说明在与海外光伏企业缠斗许久之后,中国光伏企业的专利意识正在集中爆发。

不过,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换代,不同企业之间申请的专利大量重叠,也是导致专利纠纷激增的原因之一。

近日来天合光能和阿特斯这两大光伏巨头的专利诉讼风波备受关注。

今年6月,上海海关依法扣下了9个涉嫌专利侵权的光伏组件货柜集装箱,总价值超500 万元,其中包括阿特斯旗下产品。

业内消息称,主张权利人为天合光能,其拥有大量TOPCon技术专利,而阿特斯相关专利较少。阿特斯态度强硬,称不存在侵权问题。若阿特斯货物被法院认定侵权,将面临多重困境。

目前,截至目前,天合光能累计申请专利数超过4000件,授权专利超过2000件,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江苏省第一、行业前列。

据业内人士介绍,太阳能专利的现状,是TOPCon电池技术的核心专利包被晶科、晶澳、天合光能三家瓜分。三家企业之间互相授权,共享专利。同时这三家企业也包揽了2024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榜的前三名,将昔日的对手甩在了身后。

业内认为天合光能主张海关扣押或为抢占海外市场份额。二者曾是“盟友”,但如今陷入纠纷。

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外,本月初,晶澳科技也向媒体证实,已经向UPC慕尼黑分庭对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正泰太阳能科技在欧洲的多家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后者侵犯其一件名为“太阳能电池”的欧洲专利EP2787541 B1。该专利同样涉及TOPCon电池技术。

晶澳科技和正泰新能都是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前十的知名企业。Infolink公布的2024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榜单显示,晶澳科技排名第二,正泰新能排名第六,与2023年相比分别上升两个位次和一个位次。

国内新能源企业专利之争的“战火”已经烧到了国外,再次佐证了目前国内企业对于海外市场份额争夺的白热化程度。

今年光伏领域知识产权专利侵权战频发,多家头部企业均曾卷入。打造技术专利“护城河”已成企业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03 新能源汽车:创知识产权赔偿数额新高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专利技术的支撑。

目前中国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重点企业全球有效专利量已经超过10万件,并且呈逐年快速增长势头。

说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纠纷,最有名的应当是吉利起诉威马汽车侵犯知识产权案。

今年6月14日晚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公众号发布的“(2023)最高法知民终1590号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民事判决书”显示,最终原告吉利方胜诉,威马方败诉,需赔偿吉利方约6.4亿元。

最高法院对威马侵权定性为,“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侵害技术秘密行为的侵权”。2016 年至 2018 年,威马及关联公司通过近40名吉利子公司离职员工,窃取了吉利的相关底盘技术秘密,并以此申请部分专利。

此外,最高法认定威马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反驳其对全部涉案技术秘密构成侵害的事实推定,威马EX系列三款车型均侵害了吉利方涉案技术秘密。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在吉利负责一部分车型开发的高管把自己负责的某一款车型废掉了,在吉利的信息体系里这款车并不打算生产。但该高管把相关的材料都保留了下来,特别是底盘的资料,并于后来作为联合创始人加盟了威马。

这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秘密第一大案。6.4 亿元赔偿金创下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赔偿纪录,这起案件的标志性意义还在于,其本身对于知识产权类诉讼的借鉴意义。

不过,威马汽车已于去年10月已申请破产重组,目前账面余额39.88亿元,负债却高达203.67亿元,严重资不抵债,且创始人沈晖已连续多月未在国内露面,去向不明。

业内人士认为,吉利很可能赢了官司,却拿不到赔偿。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