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华城电池厂大火调查结果公布 电池安全问题亟待重视
时间:2024-08-29
作者:
来源:深圳电池协会
早在2021年开始向韩国军方提供相关电池产品时开始,就一直采取调包检测用产品等欺瞒方式通过安全检查,生产过程粗制滥造、疏于管理,最终不良电池产品发生起火燃烧酿成惨剧。</p><p>从2021年开始,涉事企业在向韩国军方提供相关产品时,一直通过单独制造一批电池调包检测用产品等方式人为操纵检测数据,用以通过韩国军方的安全检测。韩国军方在今年4月采购批次检测中发现涉事企业伪造产品说明等问题,判定该企业相关批次产品未达国防标准。此后该企业在赶工过程中,产品不良率大幅上升,最终发生不良产品起火引发事故 ,造成23人死亡,8人受伤。其中,23名遇难者中,17名为中国人。</p><p>无独有偶,今年8月1日韩国仁川市一地下停车场发生电动车起火事故,起火车辆为奔驰纯电动轿车EQE。这场火灾用时8个小时才被扑灭,造成23名居民吸入烟雾被送医抢救,87辆汽车被烧毁,793辆被熏黑。</p><p>接连发生的火灾事件,再次将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推向了大众面前。</p><p><strong>锂电池安全·国家在行动</strong></p><p>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在探索调整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早期就发布了涉及动力电池安全要求的标准,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我国动力电池安全标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更加贴近实际使用情况。</p><p>2016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计划。2020年,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发布,该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首个涵盖动力电池单体、模块及系统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8031-2020以GB/T 31485和GB/T 31467.3为基础,与我国牵头制定的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法规(UN GTR 20)全面接轨,综合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充分协调了相关领域多项国际标准。</p><p>今年我国工信部发布了新版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升级了2021年的安全标准。其中重点及核心逻辑就是提高对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让车内乘员有足够逃生时间。总结来看,与现行的GB 38031—2020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大的变更:修订的主要包括提升热扩散要求、完善热扩散测试方法、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及快充循环后测试。据专家介绍,新规中“只要起火就不合格”的标准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管理中是最严格的。</p><p>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是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规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p><p>各项国家标准的修订与实施不但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动力电池安全标准体系,还能对遏制劣质电池产品泛滥、打击非法生产和销售行为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升级有着重大作用。</p><p><strong>锂电池安全·协会在行动</strong></p><p>5月23日,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组织的深圳市地方标准《锂离子电池存储使用安全规范》通过技术审查,即将发布。</p><p>作为全国首部锂离子电池存储和使用安全规范标准,自本标准正式立项以来,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始终严守“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则,通过公开征集、专家论证遴选等程序组织成立标准工作组,制定了详细的标准起草计划;召开多轮标准会议,对标准内容进行充分探讨、完善,最终修订成文。</p><p><img src=)
相信随着本标准的发布实施,能够充分有效地为各单位场所安全储存和使用锂离子电池提供重要方法和依据;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督和执法的依据;将作为锂电行业标准的引领性的文件,持续推动锂电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快速发展。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