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以“低碳引领、创新赋能、装备支撑、共享共赢”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能源安全、“双碳”战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等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电力行业绿色低碳、灵活智慧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国家能源局有关同志出席会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陈铮出席会议并致辞,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主任刘文出席会议。代表们围绕电力行业发展形势、三改联动、火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装备智能化低碳化创新等行业焦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陈铮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推动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2023年是内蒙古自治区能源行业发展最快的一年,电力总装机突破2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1.1亿千瓦。截至目前具有灵活性调节能力的机组超过8000万千瓦。希望各方在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清洁高效灵活煤电机组的支撑作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盖振宇副处长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下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政策,分析了行业发展规划和趋势,探讨了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发展面临的挑战、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他指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坚持底线思维、系统观念、安全第一、先立后破的原则,大力推动创新示范。预计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40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50%,2060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碳中和研究院朱海磊院长以“电力碳排放市场、绿电绿证的政策与实施路径”为题,围绕碳交易与绿证市场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通过绿证与碳市场的衔接,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碳排放控制等相关建议。他强调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碳交易与绿证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p><p>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相关部门领导介绍了发电设备更新改造需求,并对新一代煤电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指出存在的问题有:国家和地方层面对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目标有差异,给企业执行带来困扰;煤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日趋频繁,设备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缺乏零碳或低碳燃料掺烧电量计量标准;规模化碳捕集技术成本高,封存区域与源汇不匹配;供热及工业用汽改造后机组电负荷顶尖峰能力下降等。建议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调度规则,加强区域网间协调配合,减少机组启停调峰次数;针对变负荷速率、深度调峰宽负荷等技术研发应用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制定燃煤机组零碳或低碳燃料掺烧相关指南和标准;推动CCUS相关示范应用;完善煤电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化补偿机制,探索供热机组容量成本回收机制。</p><p><img src=)
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的代表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下煤电综合解决方案、灵活调节和低碳化技术进展、煤电机组掺烧技术开发等热点主题内容。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德博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康迪纳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介绍了湿法脱硫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与应用、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机组发电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虾米曲线深度调峰仓外多路分仓。
有限公司、国能智深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大学分别介绍了清洁能源数智化发展趋势及技术特点、电气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发电厂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入厂煤智能质检技术及应用。</p><p><img src=)
会议期间设置了部分技术设备的成果展示,参展企业与观众互相交流、学习和分享,将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
会议由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副主任孟彦辉、首席专家张科、行业发展处副处长王子业、中国机械联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副秘书长蒋晓健主持。
本次会议交流成果丰硕,引发了热烈反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将更好地致力于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用户和设备技术供应商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