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技术是利用绿氢和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绿色甲醇等产品,是目前为止实现“双碳”目标最平稳/可行的技术路径。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2024年8月),以及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2024年10月)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甲醇等产业。
与此同时,在吉利、马士基等巨头的零碳应用需求引领下,产业界正掀起一波绿色甲醇的布局潮,据DT新能源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国内规划产能已经超过2600万吨。
为助力液态阳光(绿色甲醇)产业高质量发展,抓住全球能源变革的市场大机遇。“2024(第四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 将于2024年12月5-6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论坛将深度探讨液态阳光(绿色甲醇)产业宏观政策指向、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发展前景和趋势,以及绿色甲醇下游新兴应用场景进展(甲醇重整制氢、汽车/船舶甲醇燃料电池、甲醇制SAF等)等核心话题,邀请行业重量级院士专家和产业链上中下游代表性企业进行交流,推进产学研用深入交流与合作。
论坛信息
举办时间:2024年12月5-6日
举办地点:宁波
会议规模:400人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液态阳光、DT新能源
支持单位:鄂尔多斯实验室
承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合作:DT新材料、DT气体分离、海洋清洁能源资讯、北极星氢能网、氢能和燃料电池、氢启未来网、生物燃料与生物基化学品、氢眼探索、氢风明月、低碳化学与化工、洁净煤技术、明辉说油
会议亮点
1.院士把脉,液态阳光(绿色甲醇)产业战略发展;
2.知名专家和企业高层齐聚,深度探讨液态阳光(绿色甲醇)规模化生产技术;
3.400+业主、终端用户等上下游企业参与,一站式交流投资与合作;
4.DT新材料、DT新能源等全网媒体宣传,触达百万行业群体。
论坛日程
</p><p>1.《报告题目确认中》</p><p>李灿</p><p>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p><p>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太阳能研究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太阳能光催化、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CO2资源化转化,人工光合成。</p><p>2.《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燃料和化学品》</p><p>孙予罕</p><p>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2060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和上海科创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负责人</p><p>从事含碳资源与CO₂转化利用中催化和工程研究,以及相关纳米材料及其在绿色化学和光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清洁能源与解决方案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p><p>3.《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及绿色航煤技术》</p><p>魏飞</p><p>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p><p>今年4月,魏飞-张晨曦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布论文。《基于钙钛矿-分子筛耦合催化体系实现可再生航煤的柔性合成》。创新的钙钛矿-分子筛耦合催化体系在高压CO2加氢条件下获得了超60%的CO2转化率和超85%的SAF选择性,并通过了1000h的寿命测试。目前,魏飞老师团队已完成二氧化碳加氢绿色转化技术的百吨级中试验证,在鄂尔多斯、齐齐哈尔均有工业示范项目。</p><p>4.《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发进展及项目实践》</p><p>汪世清</p><p>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助理</p><p>华能是我国最早开展碳捕集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的单位之一,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捕集技术理论和成套技术体系,成功建造并运行了多个国际国内首台套示范装置,填补了国内外多项空白。</p><p>4.《电解水耦合生物天然气制氢电堆,助力绿色燃料合成》</p><p>占忠亮</p><p>电堆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p><p>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堆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创始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专项”首席科学家。电堆科技专注于固体氧化物电堆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自主研发的SOEC-CH4电解水耦合天然气制氢设备可广泛应用于交通、钢铁、能源、化工等领域。</p><p>5.《吉利的甲醇制备技术及进展》</p><p>周云云</p><p>吉利创新中心研发总监</p><p>今年10月,吉利宣布其在内蒙古阿拉善的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首期10万吨示范正式启动。同时,吉利还在国内多地布局甲醇制备项目,引入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技术,实现了甲醇全产业链布局。</p><p>6.《报告题目确认中》</p><p>林海涛</p><p>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p><p>寰球工程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知名国际工程公司。今年五月,寰球工程承揽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化工工程设计的基础设计通过审查,现场土建工程全面开工。</p><p>7.《液态阳光绿氢甲醇产业创新实践及生态构建(拟)》</p><p>韩涤非</p><p>中科化物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液态阳光(苏州)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p><p>从事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承担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创新群体及国际合作等基金项目。</p><p>8.《报告题目确认中》</p><p>王煊</p><p>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p><p>主要从事液态阳光、生物绿色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油等技术工艺包开发和工程化转化。2020年,由大化所研发、华陆工程设计的兰州新区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项目”试车成功,其中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由华陆工程与大化所等单位合作开发,现已在中煤鄂能10万吨液态阳光项目中应用。</p><p>9.《符合RFNBO的碳来源分析与认证》</p><p>程兆鹏</p><p>上海闻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p><p>对生物甲醇、电子甲醇、生物能源等液体燃料研究开发投资具有二十年的企业经验,善于从事交通领域替代燃料的研究工作。</p><p>10.《生物质气化对原料性质的要求及气化技术发展现状》</p><p>吴幼青</p><p>华东理工大学教授</p><p>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973、863和国家重点专项课题等重点科研项目,生物质气化并网发电及工业供热的先行实践者。</p><p>11.《生物质甲醇气化路线比较及中船七一一所实践》</p><p>奚文杰</p><p>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能源装备事业部副总经理</p><p>中船711所于2022年在安徽阜南建成了一套生物质循环流化床空气气化炉中试装置。针对生物质气化合成绿色甲醇,中船711所正在开展生物质纯氧气化改造,预计本年度完成中试实验。</p><p>12.《绿色甲醇与绿色航油技术及实践》</p><p>赵宏鹏</p><p>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院绿色能源化工工程公司副主任工程师</p><p>中电工程东北院已布局开发了中能建松原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双鸭山绿色航油与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等,双鸭山项目一期工程已于今年10月开工。</p><p>13.《生物质生产绿色甲醇工程方案探讨》</p><p>谷新春</p><p>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p><p>赛鼎工程已进行万吨级的生物质气化及原料处理中试实践,同时在南京、盐城均布局了生物质绿色甲醇项目。</p><p>14.《绿氨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市场的路径以及小型撬装化集成装备在产业化中的示范应用》</p><p>董维佳</p><p>工大开元环保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绿色能源事业部总经理</p><p>工大环保新能源事业部以绿氢、绿氨和绿甲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线,提供绿氨、绿甲醇一体式智能模块化集成装置。</p><p>15.《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甲醇关键技术》</p><p>邱姝娟</p><p>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企业技术专家</p><p>国家管网西部管道正在进行成品油顺序输送甲醇的中试及工业性试验,预计本次论坛召开会有结论性成果。</p><p>16.《高温甲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p><p>王素力</p><p>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科嘉鸿(佛山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p><p>中科嘉鸿在新能源船舶领域先试先行,早在2021年,首艘高温甲醇燃料电池动力游船“嘉鸿01”就在佛山丹灶首航。</p><p>17.《甲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机遇与挑战》</p><p>官万兵</p><p>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p><p>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研究,创建了浙江氢邦科技有限公司。</p><p>18.《SAF生产关键技术及实践(拟)》</p><p>卢静</p><p>霍尼韦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市场总监</p><p>霍尼韦尔是SAF生产商业化的领军企业之一,拥有将油脂等生物基原料生产SAF,费托合成(FT)SAF、乙醇制SAF,以及电制甲醇后合成SAF工艺。</p><p>19.《吉利绿色甲醇循环经济产业化实践(拟)》</p><p>苏茂辉</p><p>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星瀚工程院副院长</p><p>吉利是全球首个实现甲醇乘用车、商用车量产的整车企业。在乘用车领域,吉利下一代甲醇乘用车将采用“醇氢动力”的超醇电混技术。</p><p>同期活动</p><p>海报展示:</p><p>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本届论坛收集液态阳光领域科研团队及企业创新科技项目,并于现场设置科研成果展示墙。</p><p>1、论文投稿:投稿稿件必须是原创性学术成果,尤其欢迎投递已发表的成果,本次论坛收集文章仅用于学术交流。</p><p>2、海报展示:海报大小80cm*150cm(竖版),请按照海报尺寸排版后,发给会务组工作人员。</p><p>3、截稿时间:初稿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15日,修改稿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20日</p><p>供需对接:</p><p>为疏通液态阳光产业之间“供需关系”,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对接等“供应链”,此次会议特针对液态阳光产业所涉及的科研机构及研究院、企业、政府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的群体,推出“供需对接收集表”。</p><p>工作人员接收您的需求后会将信息归类整合,后续将以线下论坛现场“需求墙”、“一对一需求会议室”等不同形式呈现并进行沟通与对接服务。</p><p>参会 | 赞助 | 需求对接</p><p>沈经理</p><p>13396601161(微信同号)</p><p>往届风采</p><p><img src=)
Ø 往届汇报嘉宾(排序不分先后)
</p><p><img src=)
Ø 往届参会企业(部分)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