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发布无隔膜技术,固态电池迎量产转折点
时间:2024-11-08
作者:
来源:动力电池网
过去十年间,液态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成本下降了80%,带动了新能源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铺开。
但动辄半小时以上的补能时长,低温性能衰减,以及不时烧起的熊熊大火,仍然是难以根除的问题,也限制了新能源车如今的销量增速。
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倍率性能更强的六边形战士——固态电池的量产和应用,被人们给予了极高的期望。
液态电池走上商业化道路已有数十年,性能开发已经接近极限,谁能率先将固态电池产业化,就可以捧起了锂电市场的终极圣杯。
在汽车行业的急迫需求之下,固态电池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所研发的产品却商用化进展缓慢,甚至一再跳票,甚少能给市场实质性的信心,难以让消费者看到真正的变化。
太蓝新能源本次发布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是锂电行业重大的技术突破,有望打破这一局面。
去掉隔膜只是开始,发布会上,太蓝新能源提出了“4-3-2-1”路线。在传统液态锂电池四大主材的基础上,太蓝第一步减掉隔膜、减掉部分电解液;实现半固态锂电池的量产,第二步,完全减掉电解液;减掉负极,从而实现全固态化本征安全的新—代锂电池。
全新的“减材制造”理念,也进一步明确了从半固态到全固态电池的进化路径。在“减材”理念的指引下,太蓝的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显著增加了安全性能,经过电池安全测试验证——挤压、高温、过充,远超国标要求。这也是其无隔膜固态电池和其他传统液态锂电池的本质不同。
对于固态电池最让人头疼的界面问题,太蓝新能源则自研了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ISFD)技术、界面柔化技术来解决。
从行业中最初的在液态电池中增加固态电解质,到如今在液态电池中减去隔膜,“4-3-2-1”路线和“减材制造”方案的问世,终于让半固态跨越到固态电池的路径开始清晰。
电池技术创新是推动新能源车渗透率继续提升的关键,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安全、续航、充电效率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液态电池技术瓶颈凸显,固态电池技术已经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会上,太蓝新能源宣称无隔膜半固态动力电池2026年装车,全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的计划。这些都意味着半固态电池正在加速上车,全固态电池也蓄势而待。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