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
助力全球绿色交通,"为地球降温1°C"
11月13日,在COP29主会场绿区新闻中心,比亚迪与阿塞拜疆政府签署电动大巴项目实施协议。据协议,比亚迪将在该国苏姆盖特工业园区建立先进的商用车制造基地,预计在2025年至2028年期间,每年生产约200辆电动大巴。
大会前夕,比亚迪为COP29交付160台定制电动大巴K9UD,并在10月31日接受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检阅,会议期间为80多个国家的参会人员提供零碳出行服务,助力大会实现零碳交通目标。比亚迪秉承“为地球降温1°C”的愿景,持续参与全球气候行动。早在COP26,比亚迪电动大巴就已成为官方接驳车辆,并在COP28展示了“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实践方案。
欣旺达
聚焦绿色价值链,迈向可持续未来
11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联合中国生态环境部在COP29中国角举办边会论坛,作为合作伙伴,欣旺达受邀参加本次边会,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分享了公司自身在价值链方面的绿色减碳经验。
华宝新能
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双驱动
11月12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深圳龙华)携手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主办,深圳市龙华区国际合作中心、生物圈三号协办的“中国深圳日”边会活动在中国角开展。华宝新能首次提出了将绿色能源与生态保护深度结合的全新路径,倡导在绿色技术中融入生态关怀,以实现双重增益。通过跨界合作与技术赋能,支持多样化的生态项目,为加速实现全球“碳中和”提供兼具推广、应用价值的中国方案。
张薇副总经理与参会嘉宾分享到,格林美自2003年启动废旧电池回收业务,2015年全面启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业务,目前拥有中国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企业(5家),并于韩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建设海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
在“建立碳足迹,服务电池护照”领域,公司全面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和电池护照的工作。格林美在行业内率先开发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实现动力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格林美的观点是,动力电池必须回收,而且是全回收。电池回收是全球车厂、电池厂、消费者、回收厂的共同责任。在源头把碳排放的高要求作为输入条件,争取做到不使用、少使用高碳排放的材料。使用便于回收的材料、设计便于回收的结构,采用便于回收的制造模式。
本次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批准了《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简称“6.4条”),达成了全球碳市场质量标准,为全球碳交易提供了统一的质量框架。这将成为全球碳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一标准不仅旨在提升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预计到2030年通过更高效的市场机制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降低各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这一成果填补了全球碳市场长期缺乏标准化和监管的空白,为碳信用市场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一标准,发展中国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碳交易筹集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发达国家则能够通过更可靠的减排途径实现自身的碳中和目标。这是推进全球减排合作、增强市场信心的重大进展。
大会还达成了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提供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
2025年将于巴西举办的第三十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被视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又一次重大考验。回顾COP29的未尽事宜,COP30肩负着解决核心分歧、加速行动以及凝聚全球共识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