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手续办理要求如下表:
关于耕地:</p><p>光伏方阵不可以占用耕地,光伏项目配套设施占用耕地,需要符合光伏用地标准,位于方阵内部和四周,直接配套光伏方阵的道路,可按农村道路用地(60101)管理,涉及占用耕地的,按规定落实进出平衡。其他道路按建设用地管理。</p><p>(2)关于林地光伏方阵用地涉及使用林地的,须采用林光互补模式,可使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的灌木林地以及其他区域覆盖度低于50%的灌木林地,下表为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范围县名单:</p><p><img src=)
(3)关于“其他草地”西北地区的光伏项目大多会涉及草地,注意国土部门和草原主管部门对同一宗地的性质认定可能会不一致。如国土部门认定为未利用地中的“其他草地”,当地草原主管部门可能会认定为干旱性荒漠草原。如果是后者,就应当办理草原征占用手续,具体办理程序要咨询当地草原主管部门。
2、分布式光伏
分布式光伏用地同样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城市屋顶资源分散,产权复杂,协调难度大;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虽空地较多,但土地性质界定模糊,常涉及耕地保护红线,审批流程繁琐,且村民对租金、收益分配存顾虑,种种因素致用地艰难。
分布式光伏屋顶用地常见三大坑:
1、房屋不合法(户用居多)
产权归属乱象:老旧小区与农村自建房因历史沿革复杂,产权流转记录模糊甚至缺失,这不仅是简单的资料问题,还涉及到家族继承、私下交易未规范登记等深层缘由,使得确定屋顶合法出租权主体如同大海捞针,给项目准入制造巨大阻碍,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旷日持久的产权纠纷泥潭。
避坑指南:
深入核查产权:开发前要求业主提供完整产权证明,包括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仔细核对产权人、房屋性质、土地用途等信息。
查询规划档案:向当地规划部门查询房屋建设是否符合规划,有无违规建设记录,确保房屋合法性。
2、租赁中断
租赁供需矛盾:一方面,业主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担忧、资金的短期需求等因素,偏爱短期租赁,与光伏项目漫长投资回收期相悖;另一方面,也受到经济波动等影响,中途毁约时有发生,投资方前期巨额投入瞬间化为泡影,极大打击投资积极性。
避坑指南:
细化合同条款:在租赁合同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详细约定租赁期限、租金调整机制、违约责任等,尤其对可能导致合同中断的情况及赔偿责任要清晰界定。
调查周边环境:提前了解项目周边是否有拆迁计划、土地征收等可能影响租赁的因素,降低风险。
3、屋顶拆迁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一些老旧城区迎来改造浪潮,或是土地性质变更都会屋顶光伏电站被拆迁,此外,部分老旧房屋因年久失修,结构出现严重损坏,安全隐患问题也可能迫使电站被拆。
避坑指南:
建立动态监测:与当地政府部门、房产管理机构保持联系,及时获取拆迁、产权变更等信息,以便提前应对。
设置保障条款:合同中设置条款,若屋顶拆迁或易主,明确补偿分配方式,保障自身权益,如规定获得的拆迁补偿中与光伏相关部分归投资方所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