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锂电池产业专题>>技术研究>>文库>>内容阅读
新政下国内隔膜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 新政下隔膜标准提高

近日,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年版)》,共5项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被纳入其中,包括高性能锂电池隔膜、硅碳负极材料、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材料和石墨烯,相关材料的性能指标在《目录》中 都有明确规定。

在高性能锂电池隔膜方面,《目录》要求隔膜厚度在5~20μm之间,孔隙率达到30~50%,孔径的范围为0.03~0.2μm,透气率实现100~400s/100ml。从隔膜对锂电池性能的直接影响来看,这些标准均对标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显然相关政策的发布是 在为三元电池全面市场化应用提前铺路。

《目录》对高性能隔膜提出量化指标的门槛,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隔膜的性能距离《目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隔膜企业技术水平还普遍不高。

隔膜高性能标准的明确界定,将倒逼隔膜企业进行正向研发,产品是否符合性能标准的相关规定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而拥有核心技术、品牌管理和设备消化能力的大企业竞争优势将不断强化,强者益强的行业趋势下市场集中度也不断提高, 推动我国隔膜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内动力电池的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 国产化程度 “似高实低”

新能源产业的推进下,动力电池市场已成为隔膜产业的主要增长点。在高比容量的发展趋势下,三元电池的市场应用得以不断攀升,推动了中高端隔膜市场需求的爆发;然而在中高端隔膜市场,全球60%以上的份额被美日韩隔膜厂商所占据,国内隔 膜企业如果不能尽快实现中高端产能的国产化替代,那么隔膜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进的障碍。

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隔膜市场需求为20亿㎡,国产隔膜的产量约为12亿㎡。可以看出,隔膜市场的国产化程度已超过60%。然而其产能却大部分应用于低端3C数码和低速电动车领域,高端隔膜仍严重依赖进口,从产业格局来看,日韩企业仍占据全 球锂电池隔膜的主要地位。

三 高端隔膜国产化限制因素

1.隔膜生产设备的工艺落后,国产化程度低。

虽然国内也有一些国产隔膜产线,但是运行的稳定性和精度还是不够,在实际运行时效的检验上,没有国外设备可靠,这主要受隔膜设备高精度的技术壁垒所限。

以微米为单位的隔膜对设备的的工艺控制、温度控制、厚度控制和稳定性的控制都要求非常高,而国产隔膜设备厂商在设备研发上却缺乏热情,投入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国产隔膜设备的发展速度,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做隔膜设备的国外企业相比,目前国产隔膜的设备制造仍处于模仿、吸收和消化的阶段。

因此绝大多数隔膜企业采购的生产设备仍然以进口为主。以星原材质为例,2017年9月其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全资子公司常州星源“年产36000万㎡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项目”,目前已开始建设并按计划推进中。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的主线设备采购自德国布鲁克纳,星原材质已与布鲁克纳签订了8条湿法隔膜设备的供货合同。

2.国内隔膜技术基础薄弱。

尽管近年来国内隔膜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尤其在干法隔膜领域技术体系已成型,但相比于国外仍然起步较晚,多数隔膜企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储备无法支撑高性能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尤其是高端湿法隔膜,技术门槛较高,对产品强度、厚度、热收缩、透气率和孔径的均匀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越薄的隔膜其均匀性也越难控制,如何平衡,考验着隔膜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准。

“高端电动车上用的隔膜工艺,要求相对能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和稳定性,国内的隔膜企业有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达不到这方面稳定性的要求,高端应用目前在国内隔膜市场仍然不尽如人意。”杨佳富接着指出,“隔膜的国产化还是要有一个过程,要真正做好还是需要几年的锤炼”。

3.隔膜原料基本依赖进口。

全球范围内隔膜原料的供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专业的第三方原料供应商提供;另一种是隔膜企业自建高分子实验室研发专用隔膜原料,打通上游原料领域,不过目前仅有旭化成、CELGARD、东丽等少数几家跨国厂商真正实现。而国内的隔膜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持原料研发,只能通过第三方供应商采购原料。

目前国内从事隔膜原料生产的企业极少,产品的稳定性也不高,隔膜企业的原料采购仍严重依赖进口。杨佳富分析认为:“在整个聚烯烃通用材料体系内,生产锂电池隔膜的聚乙烯、聚丙烯占有的体量非常少,整个中国锂电池隔膜材料的需求不超过10万吨,与整个通用聚烯烃材料动辄200~300万吨的需求量相比,缺乏市场吸引力。”

受限于市场体量和产业前景,愿意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比较少,而具备隔膜原料生产能力的石化业巨头,也不愿意在小市场有过多的研发投入。

四 市场竞争 日趋激烈

2016年开始,隔膜领域投资过热的现象一直增无减,大量企业和市场资本纷纷涌入,主要原因在于隔膜业的毛利率很高,市场发展增长迅速。而隔膜企业也急于扩产,急需资金的导入,自然与手握市场资本的上市公司一拍即合。

目前隔膜市场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现象,随着各大隔膜企业产能的不断释放,隔膜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是低端市场,一些新厂家为了抢夺市场,大打价格战。

进入2017年,降成本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降成本压力逐级向细分领域传导,在材料市场隔膜毛利比较高,因此降价的压力也较大,加上隔膜的市场供应比较充足,而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又面临增长放缓,价格自然进一步拉低。

五 大型隔膜企业的机遇

Copyright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福建省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共建合作:中国协同创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维护:三明市明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0598-8233595 0598-5831286 技术咨询:0598-8915168